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中的材料体验

  • 发布时间

    2012-06-29 03:44
  • 作者

    管理员
  • 所属分类

    设计教学
  • 浏览数

    7569

    材料是工业产品造型的物质基础,在工业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中,把材料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加以研究,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材料体验”的课程安排和设计练习,感受材料的物理加工特性,感受材料的给造型带来的质感,感受材料的情感表达,熟悉各类设计材料的特性和加工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空间立体的表现和设计制作能力,发挥了立体构成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材料体验  情感表达

 立体构成课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建校之初,它以建筑为主干,后来逐步扩展到工业设计领域,树立起“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主导思想开设了“三大构成”全新课程。

 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之一的“立体构成”,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各大高校的美术院系开设以来,由于受“大美术思想的影响,“立体构成”这门学科一直都处于缓慢的发展之中,基本上遵循传统的阿尔伯斯的“不考虑任何其他附加情况,通过纸板研究立体空间关系。”教学方式①

在信息媒体的数字时代,知识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我们一直以来习惯的构成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教学,应该有更加针对性的要求。材料是立体造型和产品依附的媒介,所以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以完成构成作品为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空间造型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还要在训练过程中认识材料,使用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的立体。

 一、工业设计中的材料要素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材料史,回顾我们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式各样人类的产品在不同材料的作用下呈现出各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技术特征。

 原始社会,人类的产品使用只能限制在木头、石头、陶土等有限的材料,所有的器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和生产气息;到商周时代,青铜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造物方法和使用领域,用于国家祭祀和贵族生活的青铜器大量出现,青幽幽的器物表面无处不出庄严与厚重;而后,铁器的使用,人们的造物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得以空前解放,对生产、战争、社会的影响巨大;近现代机器工业更是将生产力推向空前,对机械的力量的崇拜,在文学家的诗歌,艺术家的色彩影调中都能体味;至近代,高分子材料、合金、工业陶瓷、复合材料等高科技材料的出现更是影响了整个社会,摩天大楼、电脑、汽车、飞机等设计活动充分考虑了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各种材料的组合。

 所以,造物设计的发展与材料的发展是同步的,产品必须以材料为媒介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功能与审美。同一类型的产品如果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加工方法,会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古罗马的大理石椅,不易加工,只好整体落地,却具有坚实凝重的罗马风格;明代圈椅,采用木框架结构,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而雅各布森设计的蛋椅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具有雕塑般的美感。椅的造型直接反映了造型与材料和工艺的关系。

 再有,对设计师而言,时刻都要有可持续设计的意识。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给人类自身生存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通过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部分问题的,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倡导使用无污染、可回收的新材料代替有污染、不可再生的旧材料,合理利用材料或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立体构成课的有限时间内,把材料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加以研究,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工业设计师,就应该熟悉各类材料的特性和加工方法,发挥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把选材、用材和产品的造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对材料的体验积累的过程。

 二、立体构成与“材料体验”的融合

 现代构成教育的奠基人伊顿主张构成教育是让学生“对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平面和立体形式的了解和探讨。” ②材料的客观特性,如弹力、应力等,决定了其成型的可能性。而材料表面的形态、肌理、色彩也能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从规则的硬线组合,到体块的分解与再造,材料形态的变化过程就是立体构成的过程③。

 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后期的诸如产品设计,模型制作等许多课程都需要学生对材料的运用,在立体构成课上对材料有初步的了解与体验可以打下专业基础,也使立体构成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作者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体验材料”进行课程安排和设计练习。

 1.体验材料的物理加工特性

材料的物理加工特性是一切材料体验的前提。只有利用材料成型了,才能完成构成造物的过程。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立体构成时,往往都是第一次接触具体的一些设计材料,有学生就曾经提到:“每次制作之前都会有很多想法,认为怎么做比较有效果,但在制作过程中就遇到问题,如木棒之间怎样连接更好,……”这就需要学生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材料的物理特性,选择不同的加工工艺:扦插、绞联、编织、螺栓、焊接、连接器等。

 在我们以“纸材体验”的构成试验中,夏天同学的作品充分发挥纸材料柔软的特性,运用编织的加工方法,为自己编织出一个俏皮可爱的帽子;而另一位董玲同学却利用纸张韧性特点,用插接的方法,得到一个精致的球体造型。学生在自己的制作过程中,往往还能够自己想出有趣的制作方法。比如运用胶带纸粘上物件形成带状,用牙签插过塑料管进行连接等等。大家都开始体验到材料不同的加工方法所带来新奇。

2. 体验材质感

形态感、色彩感和材质感是造型设计的三大基本感觉要素,很多附加值很高的产品,形态色彩其实是非常简洁,这就需要用价值感很强的材质来为产品视觉和审美上来加分,比如“苹果g4_cube电脑主机。所以对材质感的体验是体验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给人的感受包括触觉和视觉,以及在此基础上反射出的心理感受。触觉质感是人们通过触摸材料而感知材料的表面特性。比如人们对蚕丝质的绸缎、精加工的金属表面、高级皮革等易于接受,喜欢接触,从而产生细腻、柔软、光洁、湿润、凉爽等心理感受;而对粗糙的砖墙、锈蚀的金属器件、泥泞的路面等会产生粗、粘、涩、乱、脏等不快心理,造成反感甚至厌恶。④

材料表面的色彩、光泽、肌理等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质感。透明材料如玻璃,受光后呈透明效果,以反映身后的景物来削弱自身的特性,给人以轻盈、明快、开阔的感觉。而漫反射材料通常不透明,表面粗糙,为无光或亚光,如原木、毛石、毛皮等,这类材料给人以质朴、柔和、平稳的感觉⑤。材料也是色彩的载体,色彩有衬托材料质感的作用。如金黄色的铜质饰件具有华贵、富丽的质感,对人的视觉富有强烈的吸引力。

 构成作品的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材质感与肌理美,以及现代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与风格,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在我们进行的“金属体验”的练习上,陆健同学的金属线材和金属钢珠的表面光泽度非常好,两者的呼应显得荧荧闪亮,充分地体现了金属材质的纤巧轻盈,华美多姿。而在同样的构成练习上,邢白夕同学的构成作品,散落尖锐的金属零件和凹凸不平的金属球体,却在视觉上把金属的另一面表现出来。

3. 体验材料的情感性格

 在多元化价值观的今天,机械冷漠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如今讲求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就是如此。作为未来产品设计师的学生,表达具有丰富情感造型的能力非常重要。

我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心理感受:看到垂柳,我们会感受到柔软和哀愁,看到松树,我们会感受到坚强和挺拔。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具备感情,也不曾和我们产生交流,但我们仍能真切地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就是我们人类学习或心理经验的结果,我们的经验思维已保存了美或丑的一些标准,当我们看到某样东西,就会从记忆仓库中唤出知识和感情,移植到所看到的事物中。

在设计体验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欧设计师对于木材的使用。木材一直被认为是最富有人性特征的材料,作为天然材料,质地松软,纹理丰富,具有自然朴素、温暖亲和的性格。温馨、宜人的感受,为家庭成员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北欧严冬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依托。

同样是在“金属体验”的练习上,邢白夕同学合理地运用材料的视觉形态和表面肌理把一种近乎残酷的形象给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金属色螺钉遍布整个形体,意味着情感的冰冷以及与主体无法分割的痛苦现实,遍布全球的螺钉的刺痛感,球体凹凸不平的表面肌理的扭曲感,在多重刺激与伤害下显得满目伧痍(如图4)

三、现成品材料的体验

长久以来接受应试教育的理工科学生,接受的大都是运用理性思维去学习与生活,很少有感性情感表达的机会。如何鼓励学生透过设计作品来表达主观情感是我们教学面临的难题。

引入“现成品材料体验”的课题,促使学生积极地去体察生活,进行观察、分析、提炼,学会从材料中获得灵感。生活中的各种现成品情感符号在一定情境下都相对固定,而且很多现成品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在他们的生活经验当中都有比较明确的情感定位,所以对于表达情感来说,现成品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现成品材料体验”构成设计当中,构思的形成,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就是需要热爱生活,对新生事物敏感和有广博的知识。通过生活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把严谨的构思和情感的艺术联系起来,形成综合的构思能力。而且生活中的材料是如此丰富多彩,该课题也扩展了学生体验材料的种类。

沈国远同学的“悬”,挑选鸡蛋作为构成的主要材料,用三根筷子支撑整个形体,悬的心理体味扑面而来;马烈同学找到废弃的电池作为他构思的表达载体,把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了自己的设计中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材料对构成造型和艺术情感传达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当中加重对材料体验,将立体构成与材料体验融于一体,通过设置各种材料体验的设计练习,明确了学生的练习目的,培养了学生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和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立体形态的表现和制作技巧的能力,尽可能地发挥立体构成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这样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设计构成教育的一种有力推动。

 

参考资料:

① 许之敏:《立体构成》,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2 页。

② 尹定邦:《现代构成艺术100 年》,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底一版,第62页。

③ 贺锋林:《触摸材料: 立体构成教学有感》,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院际互联网。④ 张锡:《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7页。

⑤ 章迎尔:《关于材质、质感与肌理的思考》,室内装饰与装修,1996(6):3031

 

作者:中智工业设计  吴